哄宝宝入睡的技巧,你掌握了吗?
您在为晚上睡不好觉而苦恼吗?您知道宝宝的睡眠秘密吗?快来看看睡眠专家的惊人发现吧!
总说自己睡眠好得像个孩子的人一定没有孩子,因为孩子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孩子们不可能是良好睡眠的典范。
有了宝宝后,父母晚上想睡个8小时的好觉几乎不可能。美国睡眠基金会的调查显示, 10岁及10岁以下的孩子中,有69%会存在不同类型的睡眠问题。那么剩下那31%的孩子是有什么睡眠秘密吗?为什么他们能够安稳入眠呢?来看看儿童睡眠专家惊人的发现吧。
宝宝:睡眠不足
新生婴儿每天需要16-1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他们会在睡着后的某一时刻突然醒过来开始啼哭,这让很多父母烦恼不已。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1)宝宝出现困意时就将他放到床上
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对那些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来讲。但一旦把握了时机,就可以获得一些小憩的时间。睡眠专家、《晚安,睡个好觉》的作者吉姆·韦斯特表示:“宝宝们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容易入睡。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学习自己如何安抚自己进入睡眠。”
她的建议:在宝宝出生6-8周后,创建一个从1-10的嗜睡度量表(1指宝宝最清醒的时候,10指宝宝完全睡着)。等到宝宝的状态到达7或者8的时候,将宝宝轻轻放在床上。注意观察,宝宝的胳膊和腿基本上不动以及吮吸动作慢慢减弱,就说明宝宝正在进入梦乡
(2)减少眼神交流
研究婴幼儿健康的克莱尔.勒纳说:“父母和宝宝之间的眼神交流会对宝宝造成无意的鼓励,让他们摆脱困意,变得活跃。晚上,大人和宝宝之间的交流越多,宝宝就越容易清醒。”
那么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宝宝们很敏感,也很容易被刺激到。一个关爱的眼神可能会让宝宝很快从困意中清醒。因此可以在中午的时候用眼神向宝宝传达兴奋的情绪,在晚上传达疲惫的情绪。勒纳建议父母们尽量减少和宝宝们的眼神交流。如果在晚上必须在宝宝身边时,也不要总盯着他、跟他说话或者哼着滚石乐队的歌来哄他们入眠。可以让眼神停留在宝宝的肚子上,并轻抚着宝宝背部,用柔软的声音哄着他们入睡。
(3)让宝宝适应夜间睡眠
灯光会打开孩子的“生物性”——让孩子觉醒。反过来说,黑暗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褪黑激素,这种激素有助于入眠。
如果宝宝总是在白天睡觉,那么帮助他学会适应白天和夜晚的区别。白天,尽可能地让阳光进入宝宝的卧室或者带她出去晒晒太阳。即使在小憩时,也要保证良好的光线(除非宝宝在小憩时有障碍)。
可以通过以下行为让宝宝在晚上睡得更好:
- 将宝宝卧室和其他宝宝可能会待的房间的灯光尽量调暗;
- 在宝宝临睡前两个小时将房间光线调暗,创造一个良好的睡觉氛围,比如放一只小小的暗色调夜灯(蓝色就很合适,但黄色和白色就会刺激到宝宝);
- 宝宝在夜里醒来后,不要立即开灯或将宝宝带到灯光明亮的房间,因为黑暗向明亮的转换会让大脑认为该起床了。正确的做法是轻拍宝宝的背部,哄她入睡;
- 如果清晨的阳光让宝宝过早醒来,或者下午总是睡不着,尽量将卧室的光线变暗。
(4)婴儿监视器
婴儿监视器可以让妈妈们在得知宝宝醒了或者大哭之后,立即到达宝宝的身边。但事实上可以稍等几分钟,给宝宝一个自我安抚、重新入睡的机会。如果宝宝无法自己入睡,甚至开始哭闹,这个时候才需要妈妈的安抚。
(5)抑制住自己为宝宝换尿布的冲动
宝宝每一次醒来,都要为他换尿布?你错了!这样只会让他更清醒。相反地,给宝宝穿上夜间使用的高质量纸尿裤。宝宝醒来时,父母只需看一下她有没有弄脏纸尿裤,有需要时再为宝宝换上新的纸尿裤;为宝宝擦拭屁股的时候要使用暖和的毛巾,因为冰凉、潮湿的毛巾会惊醒宝宝。
学步和学龄前儿童的睡眠建议
很难相信,两岁宝宝的睡眠时间依然比清醒时间要多。一般情况下,幼儿(初学走路的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为12-14个小时,包括小憩。学龄前儿童为11-13个小时。
如果宝宝每天需要小睡两次,也请不要惊慌。18个月左右大的宝宝们一般会将一天的两次小睡调整为一天一次。午睡的减少意味着宝宝夜间睡眠质量的提高。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保证睡眠质量和效率
为宝宝精心准备一个睡前“仪式”——一个热水澡、三两个小故事、一首催眠曲。这种做法会将宝宝睡眠前的过渡时间转化成玩耍时间。如果宝宝不好好睡觉,那么重点是哄他睡觉,而不是由他去。
专家建议,如果孩子晚上总是睡不踏实,那么每天的睡前“仪式”不得超过15分钟(如果孩子比较容易入睡,那么久一点点也是可以的)。这15分钟里面也包括帮孩子穿好睡衣(宽松舒适的)、讲两个小故事、向宝宝道晚安。
(2)找准根源
研究两岁幼儿睡眠不足问题的美国医学博士Pantley表示,父母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总认为孩子们白天的活动影响了他们的夜间睡眠质量。但事实上,不安、易怒、或者和兄弟姐妹打闹等都是因为孩子晚上没睡好。
(3)还宝宝一个安宁夜
对宝宝的睡觉时间进行控制和设置——最好是7-8点之间。其实当宝宝们看表的时候,并不是只是在看表,他们只是希望有人能告诉他们“到睡觉的时间了”。所以为宝宝设定好睡觉的时间,并形成习惯。
(4)温度变化
24.5摄氏度的卧室温度听起来很舒服,但这只针对于人们醒着的时候。理想的的睡眠温度应是凉爽且舒适的。这是因为睡眠总是在身体温度降低之后发生的,这也是在临睡前给宝宝洗个澡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入睡的原因。通过洗澡让宝宝的体温降低,然后再将当房间的温度调整至凉爽状态,那么宝宝的睡意就随之而来了。
临睡前,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关掉恒温器。如果你总是忘记,可以装一个自动恒温器,并将恒温器设置成“晚上降温,早晨升温”。这样,宝宝也会慢慢适应温度变化,调整睡眠。
(5)设置睡眠环境
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不仅应该是凉爽的,也应该是黑暗的、安静的。专家建议幼儿卧室应该使用柔和的颜色。让分散幼儿注意力的物品远离宝宝,如手机等。
如果宝宝对声音和光线很敏感,试试白噪音机,并尽量将卧室光线调暗。宝宝的卧室里应该有一个适合进行睡前阅读和哄孩子睡觉的地方,可以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睡眠。
(6)每天在同一时间叫醒孩子
按时起床和按时睡觉同样重要。孩子们每天应该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起床(误差在30分钟左右),同时不要让他们在周末睡得更久,以免形成形成不规律的作息习惯。
孩子在周末不能赖床,并不意味着父母也不能。如果周末的早晨是你唯一可以补觉的时间,那么可以和自己的伴侣轮流照顾宝宝周末早晨的起居。
小学生的睡眠
(1)逻辑诱导
当孩子们长大一点,不再需要小睡、婴儿床和摇篮曲的时候,他们也就学一会了一项技能:推理。这个时候,父母一般不会直接控制孩子们的睡眠,只是起到一个陪伴的作用,并告诉孩子们良好睡眠的重要性。
5-12岁的儿童每天仍然需要10-11个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父母可以利用逻辑来诱导他们去睡觉。这个年纪的小孩已经能明白睡眠时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他们快快长大了。所以可以使用类似的逻辑说服他们早早入睡:如果晚上好好睡觉,那么大脑就能牢牢记住学过的知识,身体也会获得充足的休息并在球场上好好表现。
(2)杜绝熬夜行为
熬夜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通常是父母—天结束的时候,总想和孩子多待一会,所以都将睡觉时间延后。但如果要保证1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在早晨7点起床的话,就必须在晚上8点睡觉。
(3)睡前零食
用睡前零食促进孩子的睡眠。有些食物能够促使人体释放血清素——睡眠诱导物。例如,睡前的一杯牛奶、一块加了奶酪的全麦面包、半个花生酱三明治、或者燕麦混合香蕉。
孩子在睡前6小时内应该远离咖啡因。研究表明,76%的儿童其睡眠被一些含咖啡因的饮料所影响,例如可乐。此外,这些饮料还富含热量,所以让孩子远离这些东西。
(4)睡前拒绝作业
睡觉之前作业还做不完的孩子们在第二天不是起不来就是状态不佳。研究表明学业也会影响小孩子的睡眠质量。
与其让孩子们在睡觉前最后一刻写作业,倒不如帮助他们制定好放学后的计划表。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做运动、跑步、或者放松,但一定要确保在7点半或8点之前完成作业。如果孩子们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那么家长就需要和老师进行沟通了。
(5)选择合适的床垫
大多数成年人都会花好几个小时去挑选自己喜欢床垫。但是孩子们的床呢?请父母们在儿童专用床上躺个30分钟,问问自己:舒服吗?枕头舒服吗?毯子柔软吗?能睡着吗?
(6)排除健康问题
和成年人一样,身体问题也会影响孩子们的睡眠。12%的孩子在睡觉时会打鼾;2%的孩子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气流被阻止,导致孩子们从睡梦中惊醒。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很多问题会得到改善,但务必提前咨询医生,看看孩子们是不是有打鼾或嗜睡严重的问题。
揭穿睡眠流言
1/6 新生儿无需睡眠时间表
每一个新生儿都可以从睡眠时间表和有规律的睡眠、小憩中获益,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2/6 婴儿可以连续睡一整晚
和成年人一样,宝宝一晚上也会醒来4-5次。唯一的区别是,成年人可以自己再次入眠,而婴儿不会。
3/6添加辅食可以让宝宝整晚安睡(4-6个月之前)
很多父母认为添加辅食可以帮助宝宝入睡,但研究婴儿睡眠的专家表示这是错误的。因为幼儿缺乏成熟的消化系统和咀嚼能力,一些固体食物可能会导致幼儿食物过敏。
4/6 可以让宝宝在移动或摇摆的位置上睡觉
几分钟的摇摆可能会让宝宝更易入睡。但移动或摇摆的物体并不能为睡着的宝宝提供稳定的支撑。这时候的宝宝只是处于浅睡状态,但宝宝需要的是深度睡眠。
婴儿需要将睡眠时间的50%花费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最深度睡眠的阶段里。也只有这个时候,宝宝的大脑才会释放促进生长和发育的激素。
5/6 宝宝白天不睡觉,晚上才能睡得更久
并非如此。跳过白天的小睡只会破坏孩子正常的睡眠,过于疲惫的孩子一般会在晚上错过他们的休眠周期。错过休眠周期后,身体会分泌皮质醇(提高血糖水平、应对压力的激素),从而导致孩子在第二天早醒,而且醒来后不断打盹。
所以作为父母必须尽量保证孩子白天的小睡时间。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需要的小睡也会越来越少。
小睡从两次减少到一次通常发生在宝宝15-18个月大的时候。专家认为,到了5岁,孩子们就不需要定期小睡了。
6/6 有些孩子确实睡眠不好
每一个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如果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孩子年龄越大,那么父母引导所花费的时间分享出去,让身边的新手爸妈一起更好地照顾宝宝!
更多健康秘诀:
3.痔疮怎么治?
“问上医”是首个顶尖的用美国家庭医生智库为千万中国人提供权威、专业、一站式精准健康管理服务的智能平台。每个健康解决方案均来自美国家庭医生智库,有科学依据。千万用户之选,值得信赖!看病前,先问上医;看病后,再问上医!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本文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cooperation@xinzejk.com。更多健康好文,请下载问上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