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原因和疗法
颅脑损伤很危险,快来看看如何应对。
颅脑损伤是外伤造成的头皮、头骨或者脑部损伤。脑震荡是最常见的与运动有关的颅脑损伤,估计每年有160-380万例运动引起的脑震荡。这种创伤性脑损伤(TBI)会在大脑受刺激或者剧烈晃动碰撞颅骨时出现,比如以下情况:
- 当两个运动员相撞或者跌倒时头被碰到;
- 体育设备撞击头部;
- 在足球等体育中,用头去撞球也有可能引起。
不一定是撞击头部才有可能出现脑震荡,身体其他部位的撞击也有可能对头脑产生强烈的影响。脑震荡也不一定会让你失去知觉,它有轻微的也有严重的,可能会立刻出现影响,也有可能几小时或者几天之后才会出现。
脑震荡会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扰乱大脑的正常功能。多次脑震荡的累积会永久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其他类型的TBI:
- 脑部淤血。脑部瘀伤可能会引起肿胀和脑血肿,从而造成脑部出血,形成血凝块;
- 颅骨骨折。脑部出现骨头碎片,从而引起出血和其他类型的损伤。
以下活动在所有年龄阶段造成的颅脑损伤最多:
- 自行车;
- 足球;
- 篮球;
- 棒球和垒球;
- 动力型休闲车,比如沙滩车、单座赛车以及电动车。
据美国脑损伤协会(Brain Inju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统计,在5-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之间,以下4个活动是造成脑震荡的主要因素:
- 自行车;
- 足球;
- 篮球;
- 操场活动。
脑损伤的症状包括:
- 头脑混乱;
- 抑郁;
- 眩晕或者不平衡;
- 视觉模糊;
- 昏昏沉沉;
- 疲软无力;
- 头疼;
- 失忆;
- 恶心;
- 对光或者噪音敏感;
- 睡眠障碍;
- 注意力难以集中;
- 记忆力差。
以下为更严重的脑部损伤症状:
- 瞳孔大小发生变化;
- 鼻子、嘴巴或者耳朵流出透明的血色液体;
- 面部扭曲;
- 血压下降;
- 面部瘀伤;
- 颅骨或者脸部骨折;
- 听力、嗅觉、味觉或者视觉受损;
- 一个或多个四肢无法活动;
- 易怒;
- 意识丧失;
- 呼吸频率低;
- 坐立不安、动作笨拙或者协调性差;
- 剧烈头痛;
- 口齿不清或者视力模糊;
- 颈部僵硬或者呕吐;
- 初次治疗后突然恶化;
- 受伤部位肿胀;
- 持续呕吐。
当怀疑自己或者别人患有脑震荡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防止进一步的恶化。
- 停止正在进行的可能造成伤害的活动,然后进行治疗;
- 如果你是团队的一份子,退出比赛并告诉教练实情;
- 如果发现有队员出现头脑混乱、或者突然失去协调的情况,立刻通知教练;
- 教练如果发现某位队员出现异常情况,那么要求该队员停止比赛并尽快就医。
无论是中度的还是重度的,任何类型的颅脑损伤都要尽快就医。在未确诊的情况下没有接受正确治疗可能会造成永久性残疾或者障碍。而且,虽然运动损伤导致死亡的案例非常少,但脑损伤是在运动中造成死亡的首要原因。
中重度的头部损伤需要密切关注,可能还需要住院:
- 医生可能会利用X射线对可能的颅骨骨折和脊柱稳定性进行检查;
-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做CT或者核磁共振以检查损伤的程度;
- 更严重的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肿胀造成的脑部压力;
- 当你陪伴伤者时,医生可能会要求你密切关注伤者的情况。比如,每隔几个小时就问问伤者“你叫什么名字?”或者“你在哪里?”以确定一切正常。要问问医生可能出现的症状,其中哪些需要及时关注。
指导方针要求医生对头部损伤进行保守治疗。在症状完全消失之前(通常需要几周),不要让伤者回到可能造成进一步伤害的活动之中。但严重损伤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恢复。中重度的伤者可能需要物理治疗、语言和言语治疗、药物治疗、心理辅导以及社会支持等治疗。
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表示,以下活动从始至终都要戴着头盔或者帽子:
- 棒球和垒球;
- 骑自行车;
- 足球;
- 曲棍球;
- 骑马;
- 电动休闲车;
- 滑板运动和摩托车;
- 滑雪;
- 滑冰;
- 摔跤。
其他重要的安全措施包括:
- 晚上骑自行车时穿上反光的衣服;
- 不要在深度小于3米的水中潜水;也不要将自己置于看不见底的浑水中;
- 确保孩子在设备安全,维修良好的儿童游乐区玩耍;
- 不要让孩子做不适合他们年龄的活动;
- 监督并教会孩子正确使用体育器材;
- 不穿影响视力的衣服;
- 遵守水上公园和游泳池的所有规定;
- 不要在坑坑洼洼或者不平稳的表面玩滑板;
- 不要在疲惫或者病得严重的情况下运动。
“问上医”是首个顶尖的用美国家庭医生智库为千万中国人提供权威、专业、一站式精准健康管理服务的智能平台。每个健康解决方案均来自美国家庭医生智库,有科学依据。千万用户之选,值得信赖!看病前,先问上医;看病后,再问上医!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本文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cooperation@xinzejk.com。更多健康好文,请下载问上医APP。